Higgins, E. T. (2012). Regulatory Focus Theory. In P. A. M. Van Lange, A. W. Kruglanski, & E. T. Higgins, Handbook of Theories of Social Psychology (pp. 483–504). SAGE Publications Ltd.

接着调节焦点理论|源起:自我差异理论调节焦点理论|诞生:超越享乐主义原则,我们这次来介绍调节焦点理论对情感体验的影响。

THE SIGNIFICANCE OF REGULATORY FOCUS THEORY FOR EMOTIONAL EXPERIENCES

如前所述,自我差异理论区分了不同类型的快乐与痛苦,这是由实际的自我一致性或差异所涉及的自我指南所决定的。与理想相关的一致性或差异会与快乐或沮丧关联;与应该相关的一致性或差异则会与平静或焦虑相关联。调节焦点理论超越了这种基于人格的区分,考虑了那些恰好处于促进焦点状态或预防焦点状态的人的一时成功和失败。

根据调节焦点理论,促进焦点与预防焦点所产生的不同情感体验并不局限于人格。任何人在某一特定时刻都可能以促进或预防为焦点追求目标。如果处于促进状态的人成功地实现了目标,他们会体验到与愉悦相关的情感;如果失败,他们则会体验到与沮丧相关的情感。如果处于预防状态的人成功了,他们会体验到与平静相关的情感;如果失败,他们则会体验到与焦虑相关的情感(Idson et al., 2000)。

这两种不同的自我调节系统的情感意义不再局限于实际自我与理想/应该自我指南之间的关系。它扩展到以促进或预防为焦点的自我调节过程中的任何成功或失败案例。一项有趣的研究证明了这一点,研究对象包括相信或不相信父亲会 强烈希望 他们在当前任务中表现出色的参与者(促进型父亲),以及相信或不相信父亲会认为他们 有义务 在当前任务中表现出色的其他参与者(预防型父亲)。对于“促进型父亲”的参与者来说,当前任务的成败会产生愉悦或沮丧的情绪,而对于“预防型父亲”的参与者来说,成功或失败会产生平静或焦虑的情绪(Shah, 2003)。

虽然启动或激活理想或应该的自我指南是诱发促进或预防状态的一种方法,但它并不是唯一的方法。其他瞬间情况也能激发促进或预防状态。例如,在Roney等(1995)的研究中,成功和失败的反馈是以促进或预防的方式构建的。在促进框架条件下,成功和失败反馈分别是“你得到了那个”和“你没有得到那个”。在预防框架条件下,成功和失败反馈分别是“你没有错过那个”和“你错过了那个”。任务结束时,每个人都失败了。正如调节焦点理论所预测的那样,测试前后,在预防框架条件下的参与者比在促进框架条件下的参与者,增加了更多与焦虑相关的情绪,而与沮丧相关的情绪则相反

即使个人的促进焦点和预防焦点属于长期的倾向性,这并不意味着需要长期的自我差异或自我一致性才能产生不同的情绪。当前任务的成功或失败会产生不同的情绪。我们对这一事实的发现涉及到另一个关于理论构建和检验的故事。至少对我来说,我们在一个科学领域的知识如何不能轻易地应用于另一个科学领域的理论建构和理论检验是值得注意的。举例来说,James Shah和我希望找到一种方法来衡量个人促进焦点和预防焦点的长期强度,而不管他们是否有自我差异或自我一致性。我们认为这很重要,因为它可以预测人们在成功或失败瞬间的感受,而不依赖于他们过去的成功和失败的历史。例如,我们认为,无论个体是否存在实际与理想差异,如果他们追求以促进为焦点的目标,他们在失败后会感到悲伤,在成功后则会感到高兴;无论他们是否存在实际与应该的差异,如果他们追求以预防为焦点的目标,他们在失败后会感到紧张,在成功后会感到放松

几个月来,我们尝试了各种方法来测量个人的促进焦点和预防焦点的长期强度,这些强度可以预测他们在促进状态或预防状态下追求目标的可能性。 我们一次又一次地开发出我们认为非常明智的测量方法,但这些方法始终未能持续奏效。然后在1993年,我像往常一样参加了在犹他州举行的社会心理学冬季会议,在那里我听到John Bassili描述了他最近受到Russ Fazio早期研究的启发而开展的关于态度强度的研究。这项工作利用了长期可及性的概念。

到那次会议召开时,我已经研究长期可及性多年。但不知何故,我从未想过要利用我对长期可及性的了解来设计促进和预防强度的测量方法。但从会议回来后,James Shah和我就这样做了。简而言之,我们将个体在描述其个人理想和应该时的反应时长作为衡量其理想和应该的长期可及性的指标。我们对理想和应该的看法,与Bassili和Fazio对态度的看法类似,认为长期可及性与自我调节能力呈正相关。具体而言,*一个人的“理想”比“应该”具有更高的长期可及性时,这个人的促进系统就会占主导地位;一个人的**“应该”*比“理想”具有更高的长期可及性时,这个人的预防系统就会占主导地位

这种隐性的促进和预防强度的测量方法效果非常好。**结果表明,促进和预防强度与个人的理想或应该差异程度无关。**此外,促进和预防强度还能调节自我差异效应,例如,当促进强度高时,实际与理想的差异更能预测与沮丧有关的情绪,而当预防强度高时,实际与应该的差异更能预测与焦虑有关的情绪(Higgins et al., 1997)。这是一次非常好的合作,使母子理论都受益。同样令人高兴的是,我们现在得到了我们一直想要的东西——一种隐性的测量方法,用于衡量一个人追求以促进为焦点(促进强度占主导地位)或以预防为焦点(预防强度占主导地位)的目标的可能性,而与该人的实际-理想或实际-应该差异程度无关。

以促进为主要焦点的个体——通过“理想”的长期可及性大于对“应该”的长期可及性来衡量——会在情感上沿着 “愉悦-沮丧” 维度来体验成功和失败,并沿着 “愉悦-沮丧” 维度来评价世界上的事物。相反,以预防为主要焦点的个体——通过对“应该”的长期可及性大于对“理想”的长期可及性来衡量——会在情感上沿着 “平静-焦虑” 维度来体验成功和失败,并沿着 “平静-焦虑” 维度来评价世界上的事物。所有这些预测都得到了支持(Idson et al., 2000; Shah & Higgins, 2001)。


高铁上办公使人头晕,萜妹无力继续,只能先草草结束在这里啦。

这个部分介绍了调节焦点理论如何在自我差异理论的基础上发挥情感影响,其中与自我差异理论又有何不同。

还是如之前所说的,调节焦点理论的写法和之前介绍过的自我决定理论还有解释水平理论有些不同。作者更多的透露了提出这个理论的心路历程以及理论之间的联系,是另一种类型的理论学习。

往期推送

原文链接